高三物理教学计划集锦十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三物理教学计划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物理教学计划 篇1(一)高三物理总复习的指导思想就是通过物理总复习,掌握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熟练掌握物理规律、公式及应用,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把物理总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时间上约从高三上学期到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前,即头年九月到第二年三月初,大约需要六个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训练,时间上第二年三月到四月,大约需要二个月,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进行大综合(包括理科综合和学科内综合)复习训练,时间为第二年五月至六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和理、化、生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训练,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方法
在制定好复习计划后,就要选定科学的、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方法,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确定不同的复习方法:
第一阶段: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训练,但训练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训练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
第二阶段:本阶段可根据各知识块的特点,将有关内容分为几个专题,进行专题复习,着重进行思维方法与解题技巧的训练。
第三阶段:本阶段主要是训练知识的大综合,较为复杂问题的分析方法,并将整个物理知识分为几个重要大专题,着重训练某些重要规律的应用,或某些重要的解题方法。如:动能定理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交力做功问题的分析方法、极值问题的分析方法、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假设法解题技巧等等。
本阶段要突出训练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有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方法,在本阶段要进行大综合模拟考的套题训练,试题要求在难度、覆盖面上均接近高考或达到高考的要求。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高考物理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考纲与教纲的关系
考纲即考试说明,它是高考复习的纲领;而教纲即教学大纲,它是中学物理教学的纲领,两者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在高考总复习备考时,应以考纲为准。
(二)课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目前,各种高考复习资料很多,往往会造成你以复习资料代替课本的现象,这是大错特错的,将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并选择适合本人具体情况的复习料辅复习,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
(三)点与面的关系
在高考复习备考时,既要抓住本学科的重要知识点,也要全面、系统、完整地复习所有必考的知识点,要做到重点突出、覆盖面广。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复习的效果。
(四)基础与能力的关系
在高考总复习中,要处理好与能力的关系,特别是在第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重点是复习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等基础知识,只有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忽视基础知识,专门做难题、怪题,是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的。
四、要培养的几种能力
(一)加强信息迁移问题的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信息迁移问题一般都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信息,要求通过阅读该信息去回答或解决一些物理问题,信息迁移问题着重考查学生临场阅读,提取信息和进行信息加工、处理,以及灵活运动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给出有关磁悬浮列车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去回答和分析有关磁悬浮列车的问题。
(二)加强科技应用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技应用问题一般都是运用物理科学知识、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中的实际问题,如:用物理科学技术原理去分析和解决我国在实施的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几大重点工程中有关问题。
(三)加强实验技能训练,提高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技能的训练是高考物理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可以提高实验技能:
1、对基本仪器使用的训练
物理实验要通过各种基本仪器来完成,因此,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做好各种实验,并提高实验技能。
如:要掌握各种电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等仪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注意联系实际进行操作的训练
物理实验中的实验操作技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实验技能。
3、加强物理实验思想、原理、方法与技巧的训练
物理实验思维、原理、方法与技巧是衡量学生实验能力的核心,如: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实验误差的控制方法(电流表的内、外接)、作图时对个别点的舍弃、图线的曲化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画 图象)等等,只有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才能提高实验能力。
4、加强设计性实验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物理设计性实验,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仪器,按要求设计出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最后得出实验结论:或只给出实验课题,由学生自选仪器、自己设计实验原理、方法与步骤,得出实验结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 ……此处隐藏18117个字……各个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对于差生,重温教过的知识,加深理解有很大的好处;第二套山东出版社出版的《三维设计》作为高三复习教材,本教材以考纲为基准,以课本为依据,分成十多单元,先梳理单元的知识结构,再描述各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接着对主体知识与前后知识的链接做详解,以例题的形式,揭示了各种解题方法,同时,有对应的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熟练解题方法,针对大部分有基础的学生,提高对知识的运用有很大的帮助;第三套专题复习教材(自编),以近几年高考题为依据,分解各种题型,总结它们的解题方法,以例题的形式,与学生共同分析,再由对应的题型进行测试,对好的学生,可以提高他们在考纲中,提出的五能,好处多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
成绩差的学生
1、通过对课本的再学习,加深对各个考点认识。
2、能运用所学知识推理、判断、分析问题。
3、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中等学生
1、通过复习熟悉所有的考点。
2、能梳理各个知识之间的链接,掌握它们的内涵与外延。
3、会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熟练推理、判断、分析问题。
好的学生
1、熟练掌握各个考点。
2、熟练区分各种题型,一看很快就进入题景,理解题意,方法胸有成竹。
3、熟练掌握考纲中,提出的五能,且熟练应用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过程,渐渐感悟出对物理知识的网络梳理,表格梳理,纲目梳理等等方法。
2、通过大量的做题,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与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学会交流手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种练习,产生好奇,引起兴趣,寻根究底,生成方法,从成功解决问题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艰苦的学习中,感悟科学家研究的辛难,从而更热爱科学,从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体现出物理的价值。
方法
高三备考。按轮次复习,已经被大多数高三教师认可。有些老师一轮复习,有些老师两轮复习,有些老师三轮复习。甚至,有些老师还进行四、五轮复习。
无论多少轮复习,复习的依据都离不开考纲,以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最后一点显得更加重要。学生认知不同,复习的轮次也不同。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轮复习选用课本为母本,以章节复习为主,针对基本差的学生。就是对某个科目,平时各类考试分数都在40分下的学生,说明他们对该科目,自学能力差,遗忘快,几乎不知从何学起。因此,对这类学生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我们应当以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引入一些根本的应用类型,放慢复习速度,让学生慢慢模拟老师的方法,日积月累,渐渐掌握考点的基本知识,成绩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时间,从高三开始到高考前半个月。
二轮复习选用课本加复习资料为母本,以单元复习和版块复习为主,针对中等学生,就是对某个科目,平时各类考试分数都在41到70分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记忆力很好。第一轮,以单元复习,让学生自学,教师走动指点,每单元都要进行测试,根据考试情况,进行分析,特别是针对多数学生做错的方地,认真讲解。再出一些对应的练习,让学生练习,直到学懂主止。时间,高三上个学期。第二轮,版块复习,在学生学好各单元知识的基础上,把知识进行串联,分为更大的知识间空,通过本轮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各种知识归类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知识之间的渗透应用。时间高三下个学期。
三轮复习选用课本加复习资料为母本,以单元复习、版块复习、专题复习为主,针对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对某个科目,平时各类考试分数都在71分以上的学生,他们有很好的自学能力,极好的记忆,第一轮,单元复习,以测试为主的复习方法,先测后公布答案,由于学生有能力自己解决任何问题,所以,这一轮,老师编制试卷和做一些指点,时间,高三上学期15周。第二轮,版块复习,把知识进行串联,分为更大的知识间空,通过本轮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各种知识归类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知识之间的渗透应用。时间上个学期后5周。第三轮,专题复习,对高考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类复习,针对各个专题做对应测练,让学生通过练中感悟,总结出各专题解题方法,提高考纲中提出的“五能”。在高考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题,都能应付自如。时间,高三下个学期。
措施
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有解决事情的方法与技巧。同理,考试也有它的方法与技巧。
先易后难从小学开始参加考试,老师已经教我们的方法,既是古老的方法,又是流行的方法,更是成功的方法。具体操作是:按顺序阅读卷面上的题目,某道题,一看就非常熟悉,且解题的模型已经在自己的大脑呈现,说明这道题是易题先做,并且要做准;某道题,读了一片,感觉到一知半解,可见这道还有希望解决,先把易题做完再解决;某道题,读了一片,还不知道所以然,本题对你来说是难题,先放下,有时间,最后再做。
前对后丢单项选择题,有四个答案,如果前面的答案对,就不要再看后面的答案,既省时间,又不容易搞错。例如20xx年海南省高考物理试题,1、法拉第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将历史上认为各自独立的学科“电学”与“磁学”联系起来。在下面几个典型的实验设计思想中,所作的推论后来被实验否定的是
A、既然磁铁可使近旁的铁块带磁,静电荷可使近旁的导体表面感应出电荷,那么静止导线上的稳恒电流也可在近旁静止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B、既然磁铁可在近旁运动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那么稳恒电流也可在近旁运动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C、既然运动的磁铁可在近旁静止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那么静止的磁铁也可在近旁运动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
D、既然运动的磁铁可在近旁的导体中感应出电动势,那么运动导线上的稳恒电流也可在近旁的线圈中感应出电流
分析:由产生感应电流。电动势的条件,可知被实验否定的是A,应选A
点评:本题有三百字左右阅读量很大,按常规的方法阅读整道题后再解这道题,需要的时间为四五分钟,假如你“精”已经确定这道题A正确,就不需要阅读BCD答案,需要的时间就只有两三分钟。本题告诉我们在考试中,不仅是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还有注意考试的技巧。
少得比不得好根据海南省近两年高考,物理多项选择题,每道题四个答案,都是两对两错,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想拿一半不难,因为概率高,四个答案两个对,一般必有一个容易选,即使你不理解这道题,只选一个对,也不难,再加上运气好的话,拿2分轻而易举。象这样的题,有把握的全拿,没有把握的选一个答案,拿2分,再多选,有可能2分变为0分,不合算。
写上去比不写好计算题,有一些题,看起来,不知道从何做起,仅仅糊里糊涂知道它可能用到某些公式,最好是把公式写上去,写对了,说明你还懂一点,可以给一些分数,不写,肯定0分。
显然,考试不仅考学生的水平,而且考学生的应变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乐投语文网 www.imtaoke.com 版权所有